浅谈业绩奖励模型搭建“六步法”

在企业的薪酬体系中,业绩奖励是浮动薪酬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,业绩奖励通常直接与团队或个人的工作业绩产出(如销售收入、销售毛利、净利润等)挂钩,并随工作业绩产出的变化产生较大的差异,因此对团队或个人的工作带有较强的激励性。业绩奖励比较典型的形式包括销售岗位的销售提成、生产岗位的计件/计量提成、业务中心/事业部/子公司的年度业绩奖励等。

 

一、业绩奖励难点

 

在企业实践中,往往将业绩奖励总额的提取,设计为随工作业绩产出而变动的函数模型。对这样的模型搭建,会遇到诸多的工作难点,具体包括:

 

难点一:业绩奖励与业务运作关联紧密,所以要求在制定业绩奖励模型前,需要对相关的业务细节进行深入了解和充分理解。相比其他薪酬模块的设计,这对设计者的要求会更高。

 

难点二:业绩奖励往往会与工作业绩(如销售收入、销售毛利、净利润等)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变量关联,这样的关联有多种函数模式可以选择,函数中参数也可大可小,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反复测算和权衡。

 

难点三:业绩奖励普遍受到公司领导层、中层和部门内员工的关注,所以各方参与意见的意愿较强,导致业绩奖励模型在制定过程中,与各方的沟通量较大。

 

二、业绩奖励模型搭建“六步法”

 

如何克服上述困难,科学有效地制定出富有激励性的业绩奖励模型,经过多年的实践,PG电子·麻将胡了官方网站咨询提出了业绩奖励模型搭建的“六步法”,具体的步骤包括:

 

01、第一步:相关信息收集

 

需要收集与模型搭建相关的薪酬材料、财务数据、业务信息等,具体的工作包括:

 

收集被激励对象目前在实施的薪酬结构、激励模式、薪酬总额等方面的资料和信息。

 

收集与业绩奖励模型设计相关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。

 

查询外部标杆企业的业绩奖励方式以进行借鉴。

 

02、第二步:问题挖掘

 

通过对公司高层、人力资源部、部门负责人、部门骨干员工多方位的访谈,充分了解和分析问题的历史背景、发展演变和现阶段特点,深入思考该业绩奖励模型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源。

 

03、第三步:明确调整方向

 

通过对问题的理解,明确业绩奖励模型设计或调整的目标:

 

1. 明确公司领导层的预期方向:如果是新建业绩奖励模型,领导层的意见是需要将原来的相对固定的部分变为浮动部分(可能减少员工总薪酬)还是新增奖励(可能增加员工总薪酬);如果是对现有业绩奖励模型进行调整,更需要明确领导层的意见相比之前是调增还是调减。

 

2. 被激励对象的预期:一般情况下,被激励对象(部门负责人、员工等)会希望尽可能增加薪酬收入,但在特定情况下,由于种种原因(调整薪酬模式、调岗、整体薪酬额度调整等),被激励对象已经被告知会调减薪酬,此时需要深入了解被激励对象可接受的心理预期,以便于后期进行设计和测算。

 

04、第四步:业绩奖励模型搭建

 

搭建业绩奖励模型的常见办法包括:

 

方法一:在目前使用的模型上结合遇到的问题进行微调。这种方法往往便于公司领导层和被激励对象更好地接受。但有时公司领导层希望摈弃原有的激励模式,进行奖励模式的创新,这种方法就不宜采用。

 

方法二:借用公司其他部门或其他关联公司现有的激励模型。因为和本部门情况比较接近,通常这种方式也容易被公司领导层和被激励对象接受。

 

方法三:借鉴行业标杆企业的业绩激励模型。此时要注意标杆对象的选择,要具有说服力,否则可能不容易被接受。

 

方法四:建立新的业绩奖励模型。常见的业绩奖励模型有直线型、阶段递增型、阶段递减型:

 

直线型示例:按事业部毛利×15%进行事业部团队奖励。

 

阶段递增型示例:当事业部毛利小于等于1000万时,按事业部毛利×15%进行事业部团队的奖励;当事业部毛利在1000万到1200万之间时,超额部分按事业部毛利的20%进行奖励;当事业部毛利超过1200万时,超额部分按事业部毛利的25%进行奖励。

 

阶段递减型示例:当事业部毛利小于等于1000万时,按事业部毛利×15%进行事业部团队的奖励;当事业部毛利在1000万到1200万之间时,超额部分按事业部毛利的10%进行奖励;当事业部毛利超过1200万时,超额部分按事业部毛利的8%进行奖励。

 

每种模型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,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问题和调整方向进行选择,然后设定模型下对应的参数。

 

05、第五步:测算修订

 

业绩奖励模型初步确定后,需要根据现有的业务数据,对模型提供不同情形下的输入数据,审查输出的激励结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。如果结果与预期存在偏差,就需要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修订,一直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。

 

06、第六步:沟通调整

 

因为业绩奖励模型落地的关键是需要多方都认可,所以与多方进行奖励模型的沟通非常关键。这种沟通的意义,一方面是确保模型与业务实际情况挂钩,二是让多方形成激励概念后,才能真正实现激励的效果。

 

不同企业由于企业性质、管理体系、企业文化等不一样,需要使用不同的沟通汇报流程。经常的情况是,对于民营企业和较小规模的国有企业,需要先与公司领导层进行沟通,再与被激励对象(部门负责人、员工等)进行交流;对于一定规模的国有企业,可以先和被激励对象(部门负责人、员工等)进行沟通,取得一致意见后,再向公司领导层进行汇报。

 

经常遇到的情况是,由于公司领导层和被激励对象之间分歧很大,需要在公司领导层和被激励对象之间进行多次往返式的沟通交流,通过沟通和一定的技术方式,逐步消除分歧,达成一致的结果。

 

不管沟通程序和流程怎样,总体方法是需要结合每次的沟通结果,对模型进行不断修订和调整,一直到各方都满意为止。

 

通过上述的“六步法”,可完成业绩奖励模型搭建,并据此编制公司相关奖励管理制度文件,将奖励模型书面化、规范化、制度化,以实现充分激励团队的目标。

咨 询 中 国 · 智 惠 四 海

全国统一业务电话:400-800-0139